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出行导游 > 祭北京南城 南望那老北京平民文化的根

祭北京南城 南望那老北京平民文化的根

2010-8-4 16:24:01   网友评论来源:精品购物指南  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正乙祠

  正乙祠

  京城最老古戏楼

  正乙祠在北京著名的和平门烤鸭店身后,琉璃厂旁,一座纯木质戏楼,坐南朝北,戏台为三面开放式。戏台对面和两侧均为上下两层敞开的包厢,可容纳上百观众,戏台和包厢前百余见方的看池,可同时容纳200多个看客。许多老一辈艺术家都曾在此登台,当代的梅葆玖、谭元寿等也在此楼献艺。现在正乙祠戏楼正在重装,预计10月份开门迎客。

  会馆历史

  清康熙六年正乙祠被浙江在京的一个银号商人购置重修,成了银号会馆。馆内多设有神殿、戏楼、厅堂、客房,“以奉神明,立商约,联乡谊,助游燕也”,是同乡人一起敬神祈福、集会议事、宴客娱乐的会场,到现在渐变成了戏楼。

  地址:西城区西河沿大街220号

  人物谈会馆

  湖广会馆馆长霍建庆

  老会馆繁华过往

  会馆是根据科举制而来,明清时科举制度发展、商品经济繁荣,士子和商人们希望在京城能有一个凭借乡谊彼此有照应的地方,于是会馆应运而生,虽然多数会馆冠以地方名字成为今天的驻京办事处,但会馆的作用不仅仅是办事处。乾隆、嘉庆两朝是各地会馆发展最快的时期,会馆兴盛时,北京的会馆发展到五百余所。其中4/5的会馆都集中在宣武区,一是跟当时的清朝满汉分居的政策有关系,在清代城内居住的多为旗人。而宣武、崇文是外城,汉人京官及外地来京人员聚集的地方,因此,地方会馆自然也多建在这些地方;另外,这也跟地理位置有关系,明清以来至民国,这里是一个五方杂烩,热闹非凡的区域,浓缩了全京城的商业和娱乐业。

  现如今,大部分会馆已经不存在了,而留下来的会馆中,有些成为了大杂院,有些因其文物价值和特殊的历史成了文物单位,真正恢复而经营良好的会馆,则是少之又少。当年在北京会馆中,有戏楼戏台的会馆不少,其中湖广会馆、正乙祠、安徽会馆、阳平会馆的戏楼尤被称为“四大戏楼”。当前湖广会馆是日日上演京戏,正乙祠正在重修中,安徽会馆早就修缮好了,因深处胡同中交通不便利,迟迟未营业,阳平会馆成了刘老根大舞台。

   [编辑:孙哲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老北京  琉璃厂  天坛  天桥